隨著市場內外鵝肥肝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我國的凍鵝肝產業速度發展,從產量方面以及銷量方面均邁上了個新的臺階。
隨著鵝肥肝產業的迅猛發展,在生產規模、養殖環境、品種質量、生產技術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不可規避地出現了些問題,制約著我國鵝肝的發展,具體問題分析如下:
一、鵝肝行業標準混亂,分級不夠明確:
目前,我國鵝肥肝行業標準混亂,眾說紛紜,對于鵝肝的等別分類不夠明確,與生產水平和市場實際需求不符,具體生產過程中較難實施,也無法與外貿鵝肝市場的質量標準接軌。
二、近交現象嚴重,繁殖性能和產肝性能差:
目前,我國用于填飼試驗的肥肝鵝品種種類較多,如獅頭鵝、溆浦鵝、太湖鵝、浙東白鵝等。這些品種都沒有經過肥肝性能的專項選育,因此填飼的難度較大,所產肥肝等級不高且料肝比差,經濟效益不高。
三、近交現象嚴重品種退化:
大多數凍鵝肝生產廠家不注重品種選育,種用鵝和商品鵝不分;
多數場家引進的朗德鵝都是商品代,商品代留作種用已是一個普遍現象;
大部分廠家在留種和更新種鵝時總是采用自繁、自養、自留自配的方法,導致大部分種鵝普遍發生雜交與退化現象,肥肝性能較差。
四、營養需要缺乏系統研究與成熟技術:
飼養標準缺乏,許多營養成分,如維生素的需要量沒有明確的規定,市場內外有關品種建議的標準差異也很大。
飼料配方和生產標準未經篩選試驗和標準測試,日糧結構如精飼料與粗飼料的比例限飼方案等技術缺乏理論依據做支撐。
五、填飼技術不夠成熟:
填飼技術和填飼工人技能高低和生產操作技術熟練程度,對肥肝生產影響很大。
六、肥肝生產加工條件不一,產品質量不夠穩定。
我國鵝肥肝生產規?;?、標準化程度不高。
以上因素導致我國生產的凍鵝肝及其深加工產品達標率低,難度大,在外貿市場沒有立足之地。對于以上存在的問題,下期我們將給出解決方案,敬請期待。
上一條: 各因素對半成品鵝肝凍的影響
下一條: 淺述鵝肝的生產技術